祁东县融媒体中心7月8日讯(记者:蒋先雨 邓韬)在我县金桥镇,席草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末年。悠悠岁月中,金桥镇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精湛的种植、编织技艺,赢得了“全国草席之乡”的美誉。这里的席草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席草产业不仅是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金桥镇金龙村、官山村等地的席草种植基地,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着收割席草。只见他们手持镰刀,动作娴熟,一捆捆席草被整齐地放倒在田间。随后,村民们又将收割好的席草搬运到空旷的场地进行晾晒。阳光下,席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种植大户周柏生告诉记者:“今年席草价格比较稳定,每斤可达3.3至3.5元,一亩地可达到1800元,收割工每天工资为120元。”
我县草席传统制作技艺历经两千多年沉淀,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独特的流程,从席草的筛选、晾晒,到编织时的起底、挑经、压纬等手法,每一步都凝聚着历代手艺人的智慧。过去,这项技艺多通过家族传承或师徒相授的方式延续,老一辈手艺人将对材料的理解、编织的巧思融入指尖,使得草席不仅实用,更带有手工制作的温度和质感。
在新亿席草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该公司现为我县草席行业唯一集席草种植、草席加工、销售及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企业,公司采用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与1100户农户形成利益联结,2018年,公司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非遗保护传承基地,积极发掘席草的各种价值。
公司负责人赵海良说:“今年我们扩大了厂房,更新了设备,尤其发现了席草当中灯芯草的药用价值后,我们专门订购了一批提取设备,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研发力度,争取早日将灯芯草的保健产品推向市场。”
2016年,我县草席传统制作技艺成功入选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技艺,金桥镇将继续加大对席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席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让席草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带领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先雨 邓韬
编辑:王琦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