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味

来源:祁东融媒 作者:文成 编辑:胡春雷 2021-02-19 11:16:50
—分享—

4344.jpg_wh300.jpg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过年其实就是一个吃喝的节日,平时少有的美食在这个阶段悉数登场。小年开始,年味渐浓,母亲便忙于制作各种美食,油炸薯片、面食以及用大米加工的各式小吃。父亲将养了一年的大黑猪宰杀,大部分上市出售,留一小部分烘制成腊肉,多用于春节招待客人。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年夜饭之前,家家户户会放一挂炮竹,这个时候,到处弥漫着火药和美食的香味。之后一家人围坐火炉旁边聊天守岁,会有一段短暂的安静。等到十二点一过,人们又争相点燃一挂长炮,谓之“开门响”。“开门响”的热闹一直会持续到天亮。

正月初一起,大家走亲访友团聚,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开启纵情享受难得的空闲。娱乐活动远没有如今的丰富,能够去镇上的小电影院看场电影,对孩子们来说无异于一次奢侈的消费。那个时候,父亲会给我一元压岁钱,在今天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买许多想不到的东西。买得最多的当然是爆竹了,对男孩子而言,最大的快乐莫不是制造无数震天的巨响。在乡下,那时焰火烟花之类的几乎没有,能买一把冲天炮,飞向空中再爆炸开来,是许多孩子的向往。

2000年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更趋奢侈和热闹,年味,有如日趋美丽的烟花,更加炫丽多彩。燃放烟花爆竹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利,七零后八零后其实就是当年的毛孩,一样喜欢刺激和热闹。吃喝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大鱼大肉,为了区别平日的生活质量,人们纷纷追求新式、时尚、高档、品质的消费,各种高价、稀有的食品摆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出行的方便加速了探亲访友的频率和效率,拜年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门拜访问候,一个电话、短信或者微信使得祝福的年味变得遥远而淡漠。

今年的春节依旧是回到乡下陪老母亲过年。吃了团圆饭,然后返回县城。县城与乡下年味的浓淡显而易见,县城禁放烟花爆竹,没有了往年春节的喧嚣与热闹,春节只是日历上的存在,至于吃喝方面,跟平时差别也不大。乡下倒更趋热闹了,许多在外打拼的人回到老家,少了城市的种种约束,难得潇洒放纵一回。吃喝不再是过年的主流,相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共同语言。

不得不承认,年味的变淡,恰恰是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的表现。就城市而言,人口太过于集中,烟花爆竹的热闹与环境保护的冲突肯定面临艰难抉择,后者成为大多数人的认同。正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传统的春节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待涅槃。

(作者:文成)

来源:祁东融媒

作者:文成

编辑:胡春雷

本文链接:http://www.qdxw.com.cn/content/2021/02/19/900530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东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