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一早晨的面

来源:祁东融媒 作者:邓潇泓 编辑:胡春雷 2021-02-19 10:54:28
—分享—

640.webp (1).jpg

“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 这是家乡弥漫着年味的谚语。它告诉人们,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是辞旧迎新之夜,家家户户都要围着火塘守岁,火要烧得红旺旺的,就是暂不需用火了,火种也要堆积封好,切忌熄灭。待正月初一早晨,再扒开火堆用火,这叫薪火延续,意寓来年家红运旺,绵延不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基于这一点,母亲对于那夜的火是异常在意和重视的。她总是在年前选购一担上乘的野树大柴,劈好备用。腊月三十夜守岁,我家只烧大柴,而不烧茅柴。不需用火了,她亲自封存火种,以便初一清晨续火用火。

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晨,母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扒开灶堂续上薪火,再用红旺的薪火,给大伙发面。母亲发的面软硬适宜,鲜香味美,端上桌清清楚楚,臊子佐料与面泾渭分明,立马能引诱人的味蕾,激起人的食欲。

母亲的发面为什么那么耐看、鲜美?经过多年的近距离观察(几乎每年初一早上,我都参与了烧火)发现,母亲做臊子选料与别人不一样,把精肥相间的肉剁成肉末汆入金丝鲤鱼熬成的底汤里(油是新鲜鸡油,分外浓香),旺火煮沸,加入辣子、葱段、姜末等佐料,调好味备用。再用铁锅煮沸清水下面条。火候既到,母亲就往锅内倒入一瓢冷清水,稍拌,用捞兜依次捞出适量的面条,盛入一字排开有底汤的架子碗里,再舀入热汤和臊子......经过母亲巧手的调弄,一家人吃的面条便出现在饭桌上了。在祭祀列祖列宗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吃得那么津津有味,那么惬意!

我曾经多次问过母亲,家乡为啥正月初一早餐要吃面条?一生只会歪歪斜斜写自己大名的她回答道:“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是一代代传下的习俗,正月初一吃面就叫长发其祥。” 后来,自己做了中学语文教师,才弄清“长发其祥”的出处和含义。它出于《诗经.商颂》: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它指经常有吉祥发达的事情降临,后用为事业发达的吉利话。

我琢磨着,老一辈在此用长发其祥一词,巧妙而又丰富地表达了自己美好愿望和殷切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家吉祥之事常临门,人人健康长寿!!

而今,每年正冄初一也吃面条,但我觉得它的年味却逐年淡去,再也无法吃到那样的鲜香美味的面条,因为我们现在吃的面条是精灰擀的。这种面灰磨了又磨,磨尽了地气,磨光了泥土的芳香,仅剩精粉,擀出的面条白而乏味。那时的面灰磨得粗糙,还沾有些许麦麸,地气与泥土的芬芳巳包裹其里。这种面灰擀出的面,吃起来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家乡味和浓郁的年味。

(作者:邓潇泓


来源:祁东融媒

作者:邓潇泓

编辑:胡春雷

本文链接:http://www.qdxw.com.cn/content/2021/02/19/90051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东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