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融媒体中心4月15日讯(记者:肖渌璋 彭振峰 何书晴)在双桥镇江南新村,总能看到一个略显蹒跚却步履坚定的身影,他就是彭新平。这位身患三级残疾的汉子,在家乡需要时毅然扛起全村重任,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在田间地头谱写“创业诗”,带领村民就业增收。
1968年出生的彭新平,幼年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萎缩,行动不便,后又因颈椎压迫神经导致右手萎缩,丧失劳动能力。但命运的打击却未浇灭他的斗志,2011年,当镇党委书记发出乡贤返乡共建家园的号召时,在外从事建筑行业的他毅然返乡,扛起拓荒发展的重任。
“我回到家乡将近15年,回来发展农业是因为当时看到农村很多抛荒田,我全部流转过来,种植水稻、烟叶,养殖龙虾和青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一份力。”彭新平说道。
发展种养业并不容易,没有种植经验,彭新平就向有经验的村民请教、看书自己钻研,从开垦、栽植到施肥、除草,他反复琢磨、实践,不仅解决了种植烟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成为了烟叶种植的“土专家”。目前,彭新平已将全村所有抛荒田都利用起来,200余亩轮种烟叶和晚稻,180余亩种植双季稻,烟叶晚稻和双季稻田地两年一轮种,40余亩养殖青蛙、龙虾,每年总收益达200多万元。
“彭新平心胸好、气度宽,烟叶生产最开始只有几十亩,后面发展到一百多亩,现在最多种了有两百多亩,要是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做不来的,村里的经济也发展不起来。”村干部彭双玉评价道。
彭新平田间创业不忘村民,心中始终燃烧着共富火种。基地常年吸纳了周边60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农忙时期用工超百人,其中还安置了6名残疾人就业,让附近农户在照顾家庭时也能劳动增收。
“我在这里做事有四、五年了,彭新平这个人蛮好,工资从来不拖欠,发得清清楚楚,人也特别好相处,对我们特别照顾。”村民施素乾告诉记者。
从建筑从业者到“泥腿专家”,从个人致富到带富乡邻,彭新平用自己的坚韧改写着土地的命运,用无私的胸怀温暖着弱势群体,托起了产业振兴的希望,更诠释了新时代农民“先富带后富”的责任担当。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渌璋 彭振峰
编辑:何书晴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