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青少年近视问题又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6-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比例达到9.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更是高达80.5%。按全国中小学生总数1.89亿人计算,近视人数约为9951万,这意味着平均每2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近视。如此严峻的数据,为我们敲响了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警钟。
近年来,县政协陈波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履职重点工作之一,多维度为青少年视力健康保驾护航。在知识普及方面,陈波委员工作室深入校园开展系列近视防控科普讲座,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展示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向青少年详细介绍近视形成的原理、科学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等。在视力筛查工作上,陈波委员工作室组织专业团队,为青少年进行全面的视力检查,建立详细的视力健康档案,并对筛查出视力问题的青少年进行跟踪,及时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又到开学季,陈波委员工作室特别整理这份近视防控知识,为孩子们的“清晰视界”保驾护航。
一、近视形成原因剖析
(一)遗传因素
遗传在近视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孩子遗传近视基因的概率大幅增加。遗传因素虽无法改变,但了解这一点,能让家长对孩子视力给予更多关注,做好预防措施。
(二)环境因素
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长时间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是导致近视的关键环境因素。例如,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眼睛离书本距离过近,或者长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屏幕,眼睛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从而引发近视。
2.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少于2小时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活动充足的孩子。户外活动时,眼睛能充分接受自然光照,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这种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眼轴增长,预防近视。如今,孩子们学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大多在室内学习,户外活动时间被严重压缩,这无疑增加了近视风险。
3.不良用眼习惯。读写姿势不正确、在过强或过暗光线下用眼、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等不良习惯,也会对视力造成损害。比如,有些孩子喜欢趴在桌上看书,这样不仅会使眼睛离书本过近,还会导致眼睛受力不均,影响眼球正常发育。
4.饮食不均衡。饮食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影响视力。过多摄入甜食,会使体内血糖升高,导致房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促使晶状体变凸,进而加重近视。同时,缺乏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钙等营养素,也不利于眼睛健康。例如,维生素A是视网膜感光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它会影响视力;叶黄素则对视网膜黄斑区有保护作用,能过滤有害蓝光,预防视网膜病变。
二、科学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户外活动
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每周累计不少于14小时。户外活动形式多样,如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眼睛在运动中不断调节焦距,锻炼睫状肌,预防近视。即使是阴天,户外活动也对近视有防护作用。注意要避开午后高温强晒时段,以免晒伤皮肤和眼睛。
(二)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1.遵循“三个一”原则。眼离书本一尺(33厘米)、胸距书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保持正确坐姿,挺直腰背,不要弯腰驼背或趴在桌上。错误的读写姿势会使眼睛距离书本过近,增加近视风险。
2.坚持“20-20-20”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20秒以上。这样能让眼睛得到及时放松,缓解睫状肌紧张,预防视疲劳和近视。比如,孩子写作业20分钟后,就可以停下来,看看窗外的绿树或远方的建筑物。
3.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不要在走路、乘车时看书或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在晃动的环境中,眼睛需要不断调节焦距来适应变化,容易导致视疲劳和近视。也不要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过强的光线会刺激眼睛,过暗的光线则会使眼睛过度疲劳。
4.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0-3岁婴幼儿应杜绝使用电子视屏产品;3 -6岁幼儿尽量少接触;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1小时。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时,要保持正确距离和姿势,屏幕中心位置应在眼睛视线下方10厘米左右,距离为电子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6倍,每30-40分钟休息10分钟。例如,使用平板电脑学习时,将平板放在合适高度的桌子上,眼睛与平板保持一定距离,定时休息眼睛。
5.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胡萝卜素、钙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西兰花、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过多摄入甜食会影响钙的吸收,不利于眼球壁的发育。比如,每周可以安排几次吃胡萝卜炒肉丝、蓝莓酸奶等富含护眼营养素的食物。
6.保证充足睡眠。幼儿、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睡眠时眼睛能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眼部肌肉放松和恢复,对视力保护至关重要。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上床睡觉,早上按时起床。
7.定期视力检查。建议孩子3岁起就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6个月检查一次视力。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视力变化,如远视储备量是否不足、是否有近视倾向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陈波委员工作室呼吁,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为青少年视力健康筑牢防线,助力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波
编辑:王琦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