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祁东应急广播:“村村回响”织密民生安全防护网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智勇 邓韬 编辑:王琦 2025-08-23 11:37:55
—分享—

12d9fe56861e43a8980300c8a92cb93c.jpg

祁东县融媒体中心8月23日讯(记者:李智勇 邓韬)应急广播,是灾害来临时的“预警哨”,是政策传递的“扩音器”,更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在我县,目前,这一利民工程正从“火热推进的建设现场”走向“村村响、户户晓的实用场景”,以扎实的建设成果与持续的效能发挥,为全县群众筑牢防灾减灾的安全屏障,也让民生服务的温度更暖心。

w_9613632600622f27ad3bba88a266f790.jpg

从“抢工期”到“全覆盖”,建设脚步里的民生分量

作为湖南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我县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始终带着“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2024年2月,项目正式启动,同年11月底便高效完成建设任务——这份“祁东速度”的背后,是建设者们顶着烈日的坚守。

今年8月,骄阳下,金桥镇沙冲村的施工人员仍在有序推进终端安装。他们蹲在墙角校准喇叭角度,趴在地上固定线路,每一颗螺丝都拧得紧实。安装完毕后,又立刻拿出手机调试设备,反复确认音质、信号,确保终端“装得稳、用得顺”。

“高温作业早习惯了,就想让乡亲们早点用上。”县融媒体职工邓飞的话,道出了建设者们的共同心愿。

如今,我县的应急广播已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完整体系:1个县级平台、6个横向部门平台、26个乡镇(街道、管理处)平台、367个村(社区)平台串联成网,1600套终端(含新建与改造旧终端)遍布村头巷尾,日常在线率稳定在96%以上,多次获省应急广播调度中心通报表扬。

从集镇到山村,从田间到院落,那一个个挂在电线杆、村委会墙上的喇叭,成了基层最显眼的“民生地标”。

1743072254824-jy5aljwtwsj.png

从“传信息”到“护安全”,终端背后的多重效能

应急广播的价值,在“急时”是“救命线”,在“平时”是“服务站”。作为迅速快捷的信息传输渠道,它最核心的作用,是在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来临时“抢时间”——能第一时间向民众传递暴雨预警、地质灾害提示、避险路线等关键信息,让群众有更充足的时间转移、准备,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财产损失。而在日常,它又化身政策宣传员:从医保报销新规到防汛抗旱知识,从森林防火提醒到乡村振兴政策,党和政府的声音顺着电波“飞”进千家万户,有效打通了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村民们对此感受真切:“以前听通知要等村干部挨家喊,现在喇叭一响,全村都知道要下大雨、得把粮食挪高处了”“广播里常播农技课,种水稻的门道,都能跟着学”。

从应急指挥到民生服务,从防灾预警到政策解读,应急广播正以“一专多能”的姿态,融入全县人民的日常,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1743072240673-xxd3ht4vamo.png

从“建起来”到“用更好”,持续优化的民生承诺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我县并未止步于“全覆盖”,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效能升级”。

县相关部门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应急广播体系的优化,一方面,加强设备维护,确保终端在线率、播报准确率稳定在高位;另一方面,探索更精准的服务模式,比如结合不同乡镇的灾害特点(如山区防地质灾害、平原防内涝)定制播报内容,让信息传递更“对味”;同时,也将拓展应用场景,让应急广播在乡村文化宣传、应急演练通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从建设时的“火热”,到运行时的“响亮”,我县应急广播的每一步推进,都紧扣“利民”二字。这张由喇叭、线路、平台织成的“安全网”,既是防灾减灾的坚固屏障,也是民生服务的温暖纽带。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群众,无论是突发危机时的提醒,还是日常日子里的关怀,党和政府的牵挂,始终“声声入耳”。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智勇 邓韬

编辑:王琦

本文链接:http://www.qdxw.com.cn/content/646942/66/1522218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东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