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融媒体中心10月15日讯(记者:陈方志 何书晴)61岁的河洲镇退休医师唐建国,以十六载义工岁月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从悉心照料父母,到无私帮扶社会老人,他用行动铸就新时代敬老助老的精神丰碑。
医心报乡亲,孝心奉高堂。唐建国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深植于心,1984年,他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放弃留城机会,选择回到祁东县河洲镇卫生院,工作之余陪伴父母、辅导弟妹成长。父亲患病期间,他三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以“跪式护理”诠释至诚孝心。父亲离世后,为照顾独居乡下的八旬母亲,他每周驱车120公里往返,用心倾听、温情陪伴,更为母亲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每一次血压、血糖变化,并对应熬制食疗方。自2021年以来,唐建国累计往返老家182次,行驶里程2.18万公里。
10月14日,唐建国与县老年人服务中心、县义工协会的工作人员前往洪桥街道困难老人家中,开展“敬老月”慰问活动。他们不仅为老人送去米、油、牛奶等生活物资,还帮助老人做家务、与老人聊家常,详细了解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查看常用药物并叮嘱注意事项,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老人随时求助。
十六年来,唐建国将敬老爱老的善举延伸到更多需要关怀的长者。他牵头成立义工协会敬老部,定期前往敬老院、福利院,为老人准备饭菜、送去欢笑与御寒物资,如亲人一般温暖老人晚年。作为医生,他推出“医疗帮扶+心理慰藉+文化传承”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协调爱心企业捐赠物资超30万元,组织健康义诊62场,为1082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其中87位重病老人通过他的早期干预得到及时救治。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救命的健康管家”和“银发热线”。
唐建国还积极关注抗战老兵群体,驱车寻访全县16位健在老兵,为他们争取补助、定制 “记忆相册”、助力返乡团圆,并建立“烽火记忆档案”留存珍贵历史。对老兵遗孀,他定期探望,延续关怀。他还注重传承敬老精神,捐赠老兵口述史书籍、走进校园讲授敬老课,带动家人、学生及更多年轻人加入义工队伍,推动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如今,祁东义工协会敬老部已从最初的7人发展至150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温暖的敬老接力中。
抗战老兵刘望生儿子刘高奇感激地说:“唐会长在我爸爸认定抗战老兵这件事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平时特别关心我爸爸,常来陪他聊天、下棋,逢年过节还送来衣物、食品和老人喜欢吃的糖果,就像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
敬老之路没有终点,唯有永不停歇的脚步与永不褪色的仁心。从听诊器到慰问品,从诊疗室到敬老院,唐建国以医者的专业驱散病痛,用党员的担当温暖夕阳。他的爱心与责任不仅捂热了无数老人的心,也带动了更多人投身敬老爱老的事业,让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唐建国也因此被评选为 2025 年度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
“每个人都会老去,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力所能及地服务到一部分老人,让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我温暖了老人,老人的慈祥也滋润了我的心,我希望这种敬老爱老之风代代相传。”这正是唐建国始终行走在敬老爱老路上不变的初心。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方志
编辑:何书晴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