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词】记录乡村变化,助力乡村振兴。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乡村有约》栏目。幸福是什么?是拥有财富的快乐?还是一份安康的满足?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答案,而在我县灵官镇兴龙村,有位七旬老人叫王连安,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各种特种水果,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正文】今年75岁高龄的王连安,看上去精神抖擞,闲不住的他每天都要在自家后院的果园里侍弄一番。最近一段时间,老王总是乐呵呵地满脸幸福感。经过近30年时间的培育改良,他园子里的中药材穿破石今年大量挂果,药材喜变珍奇果,老王很有成就感。
种植户王连安:现在国家搞乡村振兴,这就是我们山区的老百姓有一种值钱的果树。所以现在为了山区父老乡亲,能够生产一种值钱的水果,我这一辈子也就甘心了。
【正文】据王连安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山采药时发现了一种名叫穿破石的稀缺药材,其药用价值比较高。由于当时老百姓采挖药材过度,穿破石在本地已属罕见。
【正文】王连安采回几株穿破石试种,悉心呵护,研究改良。他想,要是能把穿破石从野生变为“家养”,通过培育改良,实现规模化种植,让这种药材缓解、治疗更多人的病痛,那该多好。
种植户 王连安:这种水果特点是很多的,从历史上它是用根用藤。挖绝了,这个最好的珍贵药材绝种了,所以通过我三十多年来改变这个品种。
【正文】穿破石又叫拓木,因其外形独特,民间又称之为“脑花果”。它生长于海拔1500米以下树林中或灌丛中,喜阳、耐阴、耐旱,生命力顽强。爱学爱钻的王连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一头扎进自己的书房里,翻阅大量的中药、种植水果等方面书籍,并经常去广西、广东等地,学习种植技术,带上优质的果苗回来尝试种植。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功将穿破石由藤本形状改良为灌木形状。
种植户 王连安:它是杂交的,现在结果多了,每一株都可以杂交成粉了,而且果也大个了,再一个,这种树没有刺了,把刺解决了,对人不刺手了,再一个特别是我通过实验,用插枝育苗,繁殖得好。
【正文】老王的果园不大,但特种水果品种却很多,八月瓜、刺萄果等特种水果分区域种植,一年四季挂果不断。其中很多品种都是他从广西、广东等地引进,并进行了改良。
【正文】王连安钟情于种植特种水果不是偶然的。有着54年党龄的他,从部队转业后原本分配在武汉钢铁厂,后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返乡支援乡村建设,在村里当过民兵、青年团书记、村支委,进过文工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自从返乡后,他就一直对特种水果种植研究情有独钟,而且一坚持就是30多年。
【正文】除了自己爱好种植特种果树外,王连安也乐意结交朋友,切磋种植新技术。每次有朋友到访,他都会慷慨地拿出刚采摘下来的果子与大伙一起尝鲜,分享幸福的喜悦。
兴龙村党员 陈善春:王老在我们村的口碑很好,村委领导和老百姓对他的声誉赞度很高,为老百姓做出了贡献。公益事业不说,特别是科研成果方面,老百姓吃了他很多东西,他也拿科研成果给当地老百姓品尝。
【正文】从事多年研究特种水果的王连安,如今已75岁了,由于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特种水果上,很少去照顾家庭。但他的妻子和家人们却一直都很理解和支持。
王连安爱人 颜雪娥:我家爱人他就是这种性格,生来就是这样,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他喜欢搞研究,一天追求他的事业。但是我也不管他,他做他的,我做我的,我儿子就说,只要他活的开心,他开心就好,开心身体好就好,做不做的成都不要紧。
王连安亲属 王武军: 我们看到他通过三十多年种植这些水果能够甘甜可口,我们家人也表示相当支持的。同样也希望我爷爷通过他的这种敬业的精神,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一起和他来创造我们的特色水果之路。
【正文】在王连安的坚持和努力下,他试种的5亩穿破石水果每亩产量达200斤左右,市面零售价50元每斤,今年首次挂果丰产,经济效益可观。在王连安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愿望,希望能筹到资金,成立一个中药水果开发研究中心,扩展特种水果面积,推广科研成果和种植经验,惠及更多老百姓,助力乡村振兴。
灵官镇副镇长 贺巍勋: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我们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希望有更多像王连安这样的能人扎根乡村,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光发热。
【主持词】幸福其实真的很简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细细体会做事的过程,加上一点点的成就感,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在此,我们为王连安老人满满的激情和执着点赞,记录乡村变化,助力乡村振兴,观众朋友们,以上就是本期《乡村有约》栏目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欢迎大家为我们提供乡村题材线索,我们的联系电话是15211399678,也请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祁融天下”与我们互动,好的,朋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来源:祁东融媒
作者:周俊霖、彭振峰、黄全魁、何舒
编辑:周云凤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