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童谣在,故事在, 慈母就在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邓潇泓  编辑:祁小容 2022-01-21 10:01:51
—分享—

   盛夏的一个夜晚,皓月悬空,月光似银水般向广袤的大地流泻。大地因万物朦胧、静谧,而更显出几分神秘。

  我沉浸月色之中,酣畅地欣赏月下宁静的乡村夜景。突然,一阵甜美声声与童稚音相杂的歌谣破空而来,挤进了我的耳鼓:“月亮走,我也走,我与月亮交朋友……”我循声而去,在三四丈开外一簇翠竹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在教小孩童唱童谣。教了童谣,她又声情并茂地给孩子们讲起了民间故事《木饭碗》。

目睹这一幕,我不由得想起了慈母,想起了童年时她教给我们的童谣、讲给我们的故事。

母亲是位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嫁的却是一个有中师文化的教师。因此,父母是聚少离多,加之母亲每天都要挣工分,累得骨头都快要散架了,晚上还要照料孩子,忙得够呛。所以,母亲根本没时间与精力从父亲那里捡半个字!

母亲虽是文盲,可在我们心目中,她是一位既平凡又了不起的母亲。除了尽到了母亲的生育养育之责外,她还用故事、童谣教化着我们。母亲教的童谣、讲的故事,伴随着我家三代人茁壮成长。

  至今我忘不了童年盛夏那个皓月悬空的夜晚。月下,屋前空地上,劳累忙碌一天的母亲兴致盎然地教我们唱起童谣。“月光光似球球,江边莱仉放水牛。水牛过江,弄湿裤裆。”那时,我已上了两三年学,又有过放牛的经历,对童谣也能理解了。于是那童谣被脑细胞绘成了一幅长轴画卷《江边牧牛图》,在我脑海里徐徐展开:盛夏拂晓,似球的明月尚未遁入山林。一个牧童吹着短笛,已在江畔放牧着水牛了……

  我忘不了母亲教的另一支童谣:“对门岭上有只鹅,扯起喉嗓对山歌。喉嗓冇得丝线大,肚里冇得半支歌。”那时候,我们囿于文化和阅历,对童谣的理解仅停留在字面上:对门岭上的鹅使劲地对歌。它的喉嗓比丝线还细,肚里连半支歌也没有!随着文化提高和阅历的增加,我对童谣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它教人谦虚、低调,行事要量力而行。

  我们忘不了母亲教的那些具有幽默风趣的童谣。譬如,“星子星,夜里光,偷我锁匙,开我仓。牵我牛犁大丘,牵我马下衡州。衡州路有朵花,摇摇摆摆摆石膏。石膏娘子会烧茶。烧的什茶?烧的油麻豆子茶。烧把哪个呷?烧把客客呷。客客他在哪?客客后园摘桃花。桃花李花任你摘,冇摘我婆婆枕头花。”

冬夜,在黄昏、摇曳的煤油灯光下,在跳荡着淡蓝火焰的炭盆旁,母亲给我们讲起了民间故事。童年时代,我们聆听了母亲讲的教人除贪念做善事的《两个老同与两个老庚》,宣讲孝道的《老娘的雕像》等好多故事。《红野女人》留给我的印象极深。它讲的是大妹二妹与假冒外婆的红毛野人的事。二妹呆头呆脑,行事鲁莽,经不住诱惑,被红毛野人吃掉了。大妹遇事沉着,聪明机智,将红毛野人骗入大柜中,用开水将其烫死,终于除了害,为二妹报了仇。

  我们童年时代,母亲不晓得用《诗经》《三字经》来教化我们,也不晓得引领我们去领会《醒世恒言》《三言二拍》里的人生道理,更不晓得用《巴黎圣母院》等世界名著教我们去辨别人世间的“美”丑”与“善”“恶”。但她却晓得以那些含着质朴的人生道理或幽默、风趣的童谣和故事,教化着我们,启迪着我们。

而今我已年近花甲,慈母严父仙逝好几年了,可慈母教的童谣、讲的故事,我还记得一清二楚!因为我始终认为,童谣在,故事在,慈母就在!

src=http___txt2226.book118.com_2016_1227_book76581_76580897.jpg&refer=http___txt2226.book118.jpg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邓潇泓 

编辑:祁小容

本文链接:http://www.qdxw.com.cn/content/2022/01/21/107953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东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