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流金黄花分外香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剑鸣 编辑:胡春雷 2024-07-08 21:31:29
—分享—

花乡晨曦-胡春雷摄.jpg

盛夏季节,流金七月,骄阳似火。可这没能阻止我再游家乡的脚步,只因七月中国祁东首届黄花菜节的缘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着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诗人艾青

2015年7月的第一个周末7月2日、3日,正值中国祁东首届黄花菜节前,我陪着从祁阳县、衡阳县等地赶到祁东阔别三十年的师范同学,慢慢地游览了黄花源景区,同学称赞声一片。而中旬的7月16日,我又少见地担纲起衡阳AA户外团的向导,带着43人赏黄花菜、游古民居。活动临时党组织负责人、中国衡阳新闻网的特约观察员——芳草地先生,总结点评时说:“我原来在市科技部门担任多年的主要负责人,刚从美丽东欧回国,我说东欧也是好地方,但现在一次比一次感觉到,祁东是个好地方。”

是的,祁东是个好地方。中国首届祁东黄花菜节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祁东人和非祁东人,越加有此感觉。从建县命名来看,祁东县是1952年从祁阳县析出的,似乎建县历史不长,但这片土地上却有着比恐龙化石还要久远上亿年的烟江燕子石!从旅游资源上来看,既有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梅塘烟雨,也有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神奇四明山,还有如诗如画的杳湖山国家湿地公园,而随着衡南高速的开通,交通更加便利,渐渐撕开其面纱被更多的外人所知晓。作为革命老区,著名的衡宝战役纪念地,也因标志性建筑纪念塔,而日渐醒目。而黄花菜节开辟的黄花菜主景区则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240省道白太公路中央一颗百年大古樟呈冠状撑向空中,官家嘴镇到了。再往西过去24KM处,一块大石头上醒目的“黄花源”三字由从祁东走出、曾任中央委员的雷鸣球将军题写。凡到过此处的人都会选择在此照相留念。一处宽阔的亭台处,“黄花分外香”的流金字,吸引住人们驻足停留。一些省市的书法名人、名人书法在此一一展示出黄花菜的深厚文化底蕴。沿着路线指引,黄花菜景区的自然景观一一呈现。漫山遍野,遍地黄绿,颇为壮观。向里面行进两公里左右,驻足在黄花女的雕塑前,小坐在忘忧亭里,一位名叫周依蓓的教师志愿者正在讲述着黄花女的美丽传说,忘忧亭前的对联“忧国忧民忧家忧矣忧矣,乐山乐水乐道乐哉乐哉”,让人深思。最难忘的是女儿泉的汩汩清泉,泉水叮咚,清凉可口,沁人心脾。人们不忘用泉水好好地洗把脸,顿感酷暑立消,神清气爽。中国黄花菜博物馆让参观的人颇感兴趣。馆名由中科院士、“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历时两个多月,投资500多万。馆里展览分块介绍了黄花菜的种植历史、食药用价值、生产加工流程、出口外贸、实物等,挖掘出了黄花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黄花菜之乡-胡春雷.jpg

“这是份该死的生活,但我依旧爱着她。”——作家孙频

在黄花菜的采摘体验区,很多菜农已把当天的黄花菜采摘得差不多了。事先联系留下的一小块黄花土里,AA团的驴友变换成了网络志愿者的身份,帮农户搞起了义务劳动。一个不小心,准备下到黄花地的志愿者摔倒了。不过十多分钟的时间,志愿者们全都汗流浃背,采摘黄花菜的新奇感被酷热难耐所代替,而这天还算气温不过30度的阴雨天气,时间是上午11点,都不是最热的时间。而真正采摘黄花菜的过程、天气、环境、时间,绝对不是体验这么个样子。整个黄花菜花期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酷暑时期,时间长达50天左右。每天采摘时间,有志不同。对于土少人多的地方,都会选择一天当中黄花菜开放最当时、质量最佳、重量最重的中午12点前后;土多人少的地方,菜农则要从半夜子时外出采摘,一直到下午五点,长达17个小时以上。每天的平均气温在三十五度以上,有些天干年份、有些高温日子,则高达40度以上,上晒下蒸,常常晒脱两层皮,甚或中暑就晕倒在菜地里,2018年我院子里就有一位62岁的男劳力独自一人s如采摘时晕倒在地里最终失去了生命。碰上下雨天,天气确实是凉快些,但全身湿透也要把当天的黄花菜摘回家,而在药菜技术没发明之前,菜农全家心里非常难受,因为摘回家的菜若在晒干时继续下雨,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亲手全部倒掉,一分钱收入也不能获得。只有长期有过采摘黄花菜痛苦经历的祁东人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这真是该死的天气!这也真是份该死的生活!可菜农还不得不承受着这该死的生活并依旧爱着她!

几十年来祁东西区菜农,一年当中黄花菜是家庭最主要的经济收入,四个人分得的田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中专生月工资30元左右,而黄花菜卖后收入约200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中专生月工资300元左右,而黄花菜卖后收入约2000元,近似于半年收入;而2010年后,黄花菜卖后收入往往在1万元以上,高的达3万元;时间到了2024年,乡下老家院落里一对年过花甲的堂哥堂嫂,最多的一天卖新鲜黄花菜上千斤收入2700元,几十天下来估计总收入在6万元以上。正是凭着黄花菜的收入,菜农们把子女们纷纷送进学校,交学费、生活费,完成了家庭最大的一块支出,让子女成功地跳出农门,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环境。黄花菜的爱恨情仇,让教育投资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一方产业富一方菜农。如今黄花源景区石隆桥村,菜农几乎清一色修建了一栋栋漂亮的别墅,展示出新农村建设的崭新魅力,这只是祁东16万亩黄花菜地、40万黄花菜农的一个缩影。勤劳的菜农依靠黄花菜,走上奔小康发家致富路。 会读书、会经商、会当兵的祁东人,在干过的各种农活中,最难忍受、最不愿做、最无处消解的农活怕就是采摘黄花菜。但又有得什么更好的选择呢?以黄花菜收入作为支撑,能帮助解决小孩读书钱、小本生意钱、小康建房钱,完成原始蜕变,改变人生命运,焉能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深深地恨并爱着她,盛夏黄花分外香!

黄花菜1.jpg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黄花菜之乡”祁东堪称人杰地灵。黄土地上先后走出中央委员、将军雷鸣球、国家新闻出总署署长龙新民、航天少将陈善广、试飞英雄邹延龄、抗震教师谭千秋等人。

《管锄非故居》王祖勇摄.jpg

黄土地上还有一位被遗忘的大书画家世称“南管北李”、与李可染齐名的管锄非先生。中午时分我们一行在官家嘴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了修葺一新的管锄非故居。故居没完全布展好。但我们非常有幸观赏到管公的十来幅真迹,听管公一堂弟介绍,1911年在官家嘴镇日升村敦睦堂出生于一望族家庭,30年代曾师从中国画界的两位著名大师黄宾虹和汪声远。之后因战乱,尤其是家庭出身在特别的年代受到牵连,奉行“梅即我,我即梅”,守独画梅,1957年被“莫须有”的打成“右派”、 “反革命”,遭受最残酷的磨难,隐姓埋名达54年之久。“不经几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199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深处,管公的作品开展惊艳了世人。“管锄非不成名则已,成名则为大家”黄宾虹如此评价。在中国画梅名家中,管公写入“梅花谱”。时代不同了,最好的时代来临,管公一样的画家无须再经历梵高式的艰辛和磨难。

暴风截图20185921651487.jpg

下午我们经过黄花菜摄影园后到达沙井湾古民居,又名“刘家大院”。天空放晴,太阳高照,少见的蓝天白云,让我们心情格外清朗起来。“刘家大院”因了处于新修建后的S346线旁,而被县委、县政府罕见的保护了起来,现已被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共有120间房,可住400来人。本于200来年前刘家聚族而居修建,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安排了另外的13姓也住了进去。墙上毛主席语录清晰可见,以刘姓为主体的14姓人家,现也和睦相处。参观时正好有一支30人的南岳施工队伍在维修,做到修旧如旧。院落的采光、通风、通气、排水等,堪称恰到好处,里面很整洁。与60岁的居民刘义高攀谈,提及刘家大院外不远处的一个古村落遭到破坏而感到惋惜。

100多年前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境由心造。我们欣逢盛世,遇上了最好的时代,让我们大家都能有点小闲、有点小钱、还有点小资。黄花散发出分外的芳香,引得游子无限的乡愁,带给我故乡的记忆,保持你我不变的初心,赐予人前进的动力。

感恩黄花菜节,感恩每一株黄花,流金黄花分外香。

祁东,生我养我的地方,魂牵梦萦的家乡,确实是个好地方。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剑鸣

编辑:胡春雷

本文链接:http://www.qdxw.com.cn/content/646841/90/140825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东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