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祁东分站2月24日讯:能者竭力,默默奉献。疫情当前,当我们都隔离在家,远离病毒,享受疫情阴霾之下“家”所特有的安全和温馨时,却有个人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顾大家,日夜穿梭在街头巷尾,排查乞讨人员健康状况,帮扶流浪人员脱离困境,在防控岗位上用执着坚守诠释着最美“逆行”。他就是社会救助路上的最美“逆行者”——县救助管理站站长陈晓云。
2月4日早上,在巡查中发现一位老人躺在县民政局大门口。该老人系灵官镇大同市村人,因患有肺癌来民政局求助,因腿脚行动不便又有病在身。陈晓云立即联系了灵官镇党委政府、民政办主任和村干部,给老人做好安置和救助工作。将老人护送到灵官镇政府,并后续安排到灵官镇医院给予安置治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加强对流浪乞讨等流动人员的救助管理是加强防控的重点工作之一。在防疫特殊时期,我们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加强街面巡逻,尤其是晚上,一旦发现有疑似发烧对象,立刻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漫延。
疫情防控事关祁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陈晓云在年前就迅速召开班子会,制定了新冠肺炎专项救助工作预案,成立了专项救助应急小组,由他亲自任组长,支部书记为指导员,三名副职为副组长。并购买了防控所必需的红外体温计、医用口罩等相关药品物资。成立了流动应急服务队,在城区汽车站、火车站、繁华路段、步行街、地下商场、桥梁涵洞、垃圾站等人员流动较多或偏僻的重要场所开展街头巡查,并拍摄现场视频或照片记录存档,并在春节期间加大了巡查的密度和频率。同时,成立了救助应急服务队,积极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入站避寒和接受救助,对不愿入站的对象,除了发放衣服、食品、口罩等日常物资,确保他们保暖不挨饿的同时,也能预防病毒。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障碍患者,配合公安、城管部门护送到定点医院,先救治,后救助。对入站对象严格按照防控流程执行,所有棉被、床单等救助对象个人物品做到一人一换,每天消毒。
2016年7月5日,白地市送来一名50来岁的哑姑,疑似精神病患者,他立即召集全站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和“今日头条”等微信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并连夜带领工作人员去白地市一带,多方打听寻找线索。太和堂镇大坪山村的王某在网上得知信息后,于7月8日,到县救助站接回了自己的母亲,对县救助站及其工作人员的善举表示非常感谢。
陈晓云告诉记者:帮助流浪老人、流浪未成年人找到家,与亲人团聚,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没有白费。
目前,该站滞留大部分痴呆傻对象,无法找出其身份地址。为了让这些对象早日与亲人团聚,他主动联系公安采集DNA数据录入全国失踪人口管理库,积极协同公安部门开展人面识别比对,积极通过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建立祁东微信寻人群发布寻亲信息。多年来,县救助管理站累计寻亲成功高达112名,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据陈晓云介绍:目前该站内滞留的对象还有20多人,找不到家,另外有些对象,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帮他们找到了家,帮助他们返乡,但家人认为经济困难,不管,抛弃于社会,给救助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造成多次重复救助。
近年来,该站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失联寻亲”等专项活动。2019年,全县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00多人(次),救治重度精神病患者126人,为全县25个乡镇街道留守困境儿童及困难老人发放棉衣、棉被、大米等生活用品。
陈晓云自2003年分配至祁东县救助管理站工作以来,创新方法,扎实工作,从一名普通职工到救助站站长,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都奉献在救助事业上。他每年都评为县先进工作者,累计记三等功三次。该单位先后荣获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16年来,陈晓云以站为家,爱心巡逻,细心管护,视流浪乞讨人员如亲人,帮助了许许多多的流浪汉和留守儿童摆脱困境,让一个又一个家庭团圆。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不怕危险的革命精神,为全县民政战线和疫情防控工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赵逸清)
来源:红网祁东分站
作者:曾卫华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