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融媒体中心9月22日讯(记者:蒋先雨 刘玉净)“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油罐车后面总要拖一条铁链子吗?”在凤岐坪中心学校的物理课堂上,刘丰笑着抛出问题。这位来自株洲的87年教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物理老师——作为一名异地教育者,他已在这所偏远山区学校坚守15年,从初来乍到的青涩新人,成长为扎根乡土的教育“老黄牛”。
刘丰与教育的缘分,始于父亲——一名乡村教师。“小时候总看到学生来家里感谢爸爸,觉得教师特别神圣。所以那时候起,我就在骨子里告诉自己,以后也要走教育这条路。”这份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即便父母最初反对他远赴凤岐坪任教,他也坚持选择。
初到学校,“买东西都要跑很远”的艰苦条件曾让他动摇,但孩子们的纯真很快融化了他。入职第10天,他迎来了教师节,一群学生捧着剪纸小花、树叶贺卡冲进他房间,这份惊喜让他至今难忘,“孩子们的淳朴让我非常感动,慢慢地我也开始习惯、接受,最后爱上这里。”
非师范出身、学音乐专业的他,教学之路不断“跨界”。初到学校就买了电脑,一有空就上网查教学资料,遇到不懂的,就追着老教师请教经验。从语文、数学、政治到地理,再到如今的物理,胜任了多门学科教学。学生曾小亚说:“他上物理课给我们做静电摩擦实验,特别有意思,而且他也经常开导我们,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找他,他会给我们讲大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刘丰是大家口中“啥都会”的全能老师,作为教导主任,修灯泡、通水管、装电脑、维护应急广播,这些技能都是他工作后“逼”着自己学出来的,“大学打暑假工装过中央空调,有点基础,遇到不会的就查百度、看抖音。”
刘丰的教育情怀,还在悄悄影响着更多人,教过的学生洪萍,如今已是凤岐坪中心学校的初三班主任:“当年我纠结是否读免费师范,他深夜上门劝说,帮我做了正确选择。现在我生活上有点什么事情,我都会询问他的意见。”
15年光阴流转,刘丰把青春留在了凤岐坪乡的山间校园。他用初心扛住了艰苦,用热爱化解了难题,不仅为山区孩子点亮了求知的希望,更用自己的坚守,让教育的火种在乡土间延续。这份扎根的力量,正是乡村教育最动人的底色。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蒋先雨 玉净
编辑:刘玉净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