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东的大地之上
匠心是岁月长河里沉淀的诗行
祁东的匠人们仿若时光的守望者
以手作之笔
绘就传统工艺的斑斓长卷
做一个这样的竹编筐需要多长时间
要经历哪些步骤和工艺
今天我们来到了灵官镇枣园村
来寻找一位篾匠师傅
一探究竟
师傅告诉我
灵官镇盛产竹子
以前有很多的人都从事竹蔑编制工作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
那些曾遍布村落的身影
如今已难觅踪迹
我们走进竹林
挑选合适的竹子
选竹的时候要挑选成年的竹子
这样做出来的蔑条才更有韧性
砍竹需用巧劲
角度与力道都要恰到好处
竹子才会顺势倒下
将竹子拖回家中
接着就是测量
也是蔑匠对竹筐最初的构思
师傅手中那把陈旧却精准的竹尺
在竹子上比划着
并做好标记
锯竹时师傅稳稳地握住锯子
手臂有节奏的前后拉动
我尝试接手
却发现锯子在我手中不听使唤
不是卡顿就是歪斜
很难用上劲
抹节是个精细活
刮刀沿着竹节处用力推刮
将竹节的凸起削平
竹子表面才能愈发光滑
接着破竹
考验的是力量与果敢
蔑刀要迅速落下
竹子瞬间一分为二
破蔑这可是个精细活
蔑刀轻触竹子顶端
稍一用力
竹子便顺着纹理裂开一道细缝
将蔑条宽窄均匀地延展而出
织底是竹筐编织的关键步骤
师傅拿起一根蔑条
手指上下翻飞
穿梭于其他蔑条之间
或挑或压
手法变幻无穷
我紧跟师傅的节奏
努力让蔑条服帖的交织
筐身的编织更是考验耐心与技巧
师傅一边编织一边讲解
这蔑条的疏密要均匀
松了筐子不结实
紧了又容易变形
他的双手不停地穿梭
蔑条在指间缠绕
每一个动作
都蕴含着多年的经验与匠心
时间在这一挑一压间悄然流逝
手中的竹筐逐渐成型
在师傅的帮助下
我这不完美
但独一无二的竹筐
终于完成了
蔑匠手艺绝非仅仅是门技术
更是蔑匠们与自然对话
用双手赋予竹子新生的艺术
我们无法阻挡岁月流转
或许关注的人多一些
手艺就能消失的慢一些
来源:祁东融媒
作者:黄江峰 蒋钰
编辑:祁小容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