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融媒体中心11月18日讯(通讯员:张文洋)“多亏了玉合街道,多亏了你们这些扶贫干部,我们家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真的谢谢你们。”16日,何家村贫困户何柏树将一面写着“精准施策养殖路,助推脱贫小康家”的锦旗送到玉合街道办事处,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何柏树家里六口人,在建档立卡之前,一家老小挤在一间冬天漏风、雨天漏雨的土砖房里,三个子女都处于在读阶段,全靠他一个人拉三轮车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2014年,何柏树被确定为村里首批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何柏树家建了一套砖混结构带厨房卫生间的三居室,一家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子女读书也享受了教育助学政策补助,极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
何柏树的帮扶责任人、玉合街道农机站站长李云通过多次入户了解到何柏树的为人,他知道何柏树能吃苦,有理想,就是没有资金,对这类吃苦耐劳的贫困户要重点扶持,精准帮扶,给予资金支持和技术培训。李云鼓励何柏树发展产业,为他打气:“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你愿意干,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帮你,你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何柏树心里燃起了致富的希望之火。
经过反复调研商讨,李云建议他规模养猪:“钱的问题别担心,现在有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做养猪场的启动资金应该没问题。”没等多久,何柏树的五万块贷款金就发放下来了。由于何家村属于水源保护区,不允许建养猪场,何柏树灵机一动,在离家不远的风石堰镇租了一块地,买了十几头小猪仔,建了一个小规模、标准化的养猪场。
“对口帮扶,帮的是难题,扶的是技术。”李云经常请畜牧站的专家帮何柏树提高养殖技术。这几年,他家的养猪场从十几头到现在的将近两百头,猪养的又肥又壮,长势喜人。养殖规模扩大了,猪粪便成了充足的肥料,投放到家中自留的玉米红薯地中,玉米红薯成熟了,又成了猪天然生态的饲料,产业链的初步形成,也见证着何柏树的养殖业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有了政府的脱贫帮扶,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何柏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劲。2017年,李云和村“两委”干部都鼓励何柏树成立友邦种养合作社,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收入也越来越多,预计今年收益七万元。不仅如此,何柏树还聘请了几位贫困户帮自己打理养殖场,从小试牛刀到成为养殖大户,何柏树不仅摘了自己的“贫困帽”,而且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文洋
编辑:曾卫华
本文为祁东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