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杜桥乡柴火豆腐:传统老做法 留住老味道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渌璋 李智勇 何书晴 编辑:曾卫华 2024-10-16 16:45:36
—分享—

w_8Q3A2714.MP4_000000.540.png

祁东县融媒体中心10月16日讯(记者:肖渌璋 李智勇 何书晴)豆腐是人们饭桌上的“常客”,随着时代发展,豆腐的制作逐渐机械化,但仍有老匠人坚守传统制作方法。马杜桥乡延塘村做豆腐的肖刚生就是这样的匠人,他坚持用传统的方法制作手工柴火豆腐,留住豆腐的老味道。

今年58岁的肖刚生做手工豆腐已经6年了。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的来到集市上送豆腐、卖豆腐。他的豆腐在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中小有名气,前来购买的乡亲络绎不绝。

上午卖完豆腐,下午1时,肖刚生的豆腐作坊为了明天的豆腐又开始忙碌起来。他将经过12小时浸泡的豆子倒进磨豆机磨好豆浆后便进入烫浆环节的操作。肖刚生告诉记者,“要想做出来的豆腐好吃,烫豆浆的火候必须掌握好,火大了有煳味,火小了不容易开。煮一下后,做油豆腐颜色也会更好看,烫完浆就准备过纱。”

w_8Q3A2693.MP4_000007.424.png

这是肖刚生自己做的过纱工具,两根长长的扁担中间打孔,用竹子穿过,将工具吊在房梁上,一勺勺热气腾腾的豆浆被舀入纱内,过网后便流出浓郁奶白的豆浆,双手不停的旋转、挤压过纱兜,网中留下来的便是豆渣。他笑着告诉记者,“豆子浑身都是宝,留下的豆渣可以施肥、养鸡、喂鱼。一锅豆腐就这么多渣。”

经过纱网过滤后的是满满一桶醇厚豆浆,将再次被倒入锅中熬煮。肖刚生劈柴、添火、盖盖,一系列动作认真娴熟。在豆腐熬煮的过程中,也并没有闲下来,将木桶、工具清洗好,提前为点豆腐做着准备。

w_8Q3A2702.MP4_000000.600.png

经过半小时的熬制,热气腾腾的醇香豆浆味满屋飘散,让人食欲大开。接下来就要点豆腐了,为了让点出来的豆腐结实、不易碎、入口光滑清香,点豆腐的温度和搅拌的力度也要控制好,刚出锅的豆浆凉十几分钟,将石膏浆一边缓慢地倒入豆浆中一边均匀搅拌,这个过程是豆腐开始凝结的最重要一步。“石膏水冲浆 冲完就变成豆腐,豆腐20分钟就出来了。”

w_QQ4A0005.MP4_000009.027.png

从泡豆、磨碎、烫浆、过纱、煮浆、点豆腐、压盘到做出豆腐块,一块豆腐的诞生需要十几道传统的操作工艺和近6个小时的等待。由于规模有限且是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肖刚生说,他每天能制作10斤油豆腐和一箱(36块)水豆腐,每天收入有100余元。虽然收入并不高,但他更看重的是让这份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品尝到这纯手工柴火豆腐的老味道。

w_QQ4A0002.mp4_000006.913.png

来源:祁东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肖渌璋 李智勇 何书晴

编辑:曾卫华

本文链接:http://www.qdxw.com.cn/content/646854/50/143634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祁东新闻网首页